农村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农村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农村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乡村是乡和村的组成?
乡村振兴,乡村理论除地级市,省会市的市区,县城的城区以外的地方。可以理解为乡镇和村组成,也称之为农村。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和谐发展,城市与农村同步发展。乡村,生活简单,规模不大,人口流动不大与城市区别明显。不过城里有的,农村也在积极发展。
乡村的基本含义是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事实上,对乡村的概念一直以来有多种不同解释。
一是乡村是一种地理概念,是相对于城市的地理区域。从公众的认知角度看,乡村就是由村落和农舍、田园和庄稼、牛羊猪鸡以及时而忙碌时而闲散的人口等具有明显特征的要素组合而成的特定区域。
二是乡村是一种产业概念,即以种植业、养殖业、传统手工业等为主要产业的生产空间。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成为乡村工业化转型的标志。近年来乡村出现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业、农产品物流等新的业态,但农业产业与乡村之间的密切关联仍然是乡村的核心特征。
乡村发展的主导原则?
1.以人为本,农民主体。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2.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量力而为,逐村整体推进,逐步配套完善,确保建一个成一个,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进。
4.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点,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划建设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不能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防止“千村一面”。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现阶段应以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中心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当前农村的主导是70后80后、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你怎么看?
谢邀:
题中提到当前农村主导是70后80后,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对此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70后80后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比前代提高这是事实,因为社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比前辈更好的教育,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比前辈更优越,这才使70后80后的文化素素普遍提高了。这时段的人不但文化素质普遍提,道德方面也优于90后00后。他们是当今社会的主导力量。
至于70后80后虽然他们的户口在农村,但他们却不是农村的主导,我曾经对农村的劳动力做过调查,这个时段的人,很少在农村种地,他们绝大部人都进了城市去打工,在农村的也不以种地为主。
从目前情况看,农村的主导是50后60后,也就是说在农村种地的人大部分是50岁一70岁的人,他们到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们也不习惯城市生活,所以他们就留在了农村种地,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农村主导,他们普遍没有高的文化,这就是当今农村的实际壮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1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