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 农产品信息,神经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神经网络 农产品信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神经网络 农产品信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神经网络+AI如何守护我们的粮食安全?
众所周知,数以千计的昆虫物种危害着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目前我国常见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600万吨,相当于近2亿人1年的口粮。
一旦虫害爆发,一夜之间,就可将玉米吃个精光。
为了保住粮食产量,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农药来抑制虫害。但随着虫害活动区域扩大、暴发频率增加、抗药性泛滥等,杀虫剂使用量越来越大,农产品安全问题隐患堪忧……
如何以更安全、科学、环保的方式保护粮食安全?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停努力,默默奉献,攻艰克难……
为了解虫害消长的情况,虫情测报人员需顶着黑夜和高温深入田间数虫、调查害虫发生规律,但工作强度大,主观性较强,永远赶不上虫害发生、蔓延的速度,亦无法保障虫情预测的准确性,对农技工作者的身心也是极大的考验。
随着科技的进步,BP神经网络、AI技术逐渐被科研工作者引入到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在不停寻找害虫与气象、地理位置、作物生长发育在数据模型上的关系,以期建立稳定适用的虫害监测预警模型,实现精准预警,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粮食安全。
比如:
科研学者林高飞等在对闽北四代三化螟的预中,将3月的极端最低气温、平均绝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雨量、平均低温、日照百分率等气象因子输入BP系统后,虫情监测准确率达91.77%。
陈顺立等在研究闽北地区松墨天牛发生量的预报中,选择了对松墨天牛发生量有重要影响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5个气象因子和1个环境因子郁闭度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训练后的网络对未知样本的预测精度大于80%。
但往往虫害的爆发不是只局限于某个地块,具有跨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趋势,害虫的防治抑制及杀灭,不应只局限于单个农场,而应加强区域性、跨国性的迁飞监测,建立联合防控体系,掌握迁飞路径,做到宏观调控及时防御。
农村农产品电商和社交电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你怎么看?
农村电商和社交电商是当下比较火热的两种电商,相比较而言,社交电商要成为主流趋势的可能性很大,原因如下:
一、现在随着手机流量占据了主流趋势,以移动端为基础依托社交平台是现在最流行的方式,现在抖音以及直播等等更是很多社交电商的积极探索。
二、现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也都在引导卖家进行社交电商的模式转变,就更不用说最早的朋友圈营销了,这都是属于社交电商的大趋势。
三、社群电商作为社交电商的重要展现形式,最近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不管是产品团购,还是服务粉丝变现,都无不提现了社交电商所蕴藏着的巨大潜力。
四、农村电商也是阿里巴巴集团曾经重心去发展的一个方向,目的是推进农产品进城以及更多的农村用户接受网络购物,现在来看增速有所放缓,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
五、农业品电商是一个电商的产品分类,社交电商是一种运营方式,两者有些本质区别,要是农产品搭配社交电商的方式,效果会更好一些!
社交电商就是通过电商、社交平台对农产品进行推广和展示,让用户和粉丝了解、信任,喜欢在线下单、购买。农产品电商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农产品本身非标产品,把农产品加工成干货、礼品、特色食品是一条出路;
二、品牌打造问题:借助自媒体社交电商对农产品的进行重新整合定位,打造符合新生代90、00后消费者需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神经网络 农产品信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神经网络 农产品信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1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