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农村经济变化,60年代农村经济变化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60年代农村经济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60年代农村经济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六七十年代,农村每户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一两头猪,算丰衣足食吗?
猪多肥多粮多,那时候国家号召养猪,一头猪就是一个小肥料厂。我们这里的农户大部分每年都能出栏两头猪以上,至少也要出栏一头猪。家家的猪圈都不空圈,一般都有一大一小两头猪。大猪出栏了,小猪也长到几十斤重了,赶紧再买一个小猪补圈。一方面养猪增加部分收入,二来增加了肥料。虽然每年出栏一两头猪,但农村的生活並不富裕,远远达不到丰衣足食。但出栏一两头猪确实解决了不少困难。一般人家,每年都要向国家交售一头猪,不但可以得到几十元到一百多元的现金,还能得到一百多斤的飼料粮奖励。对于一天工值只有四五角钱的农民,这些钱可是大收入,能解决一家不少零用。还有每户都要赶在春节前杀一头猪,不但解决过年吃肉,还能解决食用油的不足。不过那时侯农民养猪舍不得喂粮食,除了剩飯剩菜,就是野菜,餅粕,红薯藤蔓,下脚料等。由于精飼料少,猪长得也慢,大半年才能出栏。不过猪肉的味道比现在香多了。
如果那也算丰衣足食的话,现在农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了。
听我这过来人给你掰扯掰扯。
六十年代每家每户都养一头猪还没有达到,因为吃的比较紧张,养的猪不是个个都养成的,如果中间猪生病死了,就没能力再养第二个了。到了七十年代吃的相对不紧张,每户都养的有,有养专门下崽的母猪的,也有一户养两头的,主要看家里人是否勤快是否有养猪经验。
那时候人吃的紧张,喂猪的就是刷锅水米糠和红薯秧子及野菜,长的慢的很,大部分一年出栏,有的一年也出不了栏。称之为“隔年猪”。
猪出栏后,卖给公社外贸的收购站,我记得好像一斤毛猪四毛钱左右,奖励30斤评价小麦。
猪还没有卖,卖猪的钱就安排好了,一家人一年的点灯吃盐孩子上学等一系列全指望它了。
我们这农民杀的猪都是养了六七年丧失繁育能力的母猪,杀了后绝大部分卖了,自己留一点肉和下水过年,谈什么丰衣足食啊!
现在大家天天说猪肉不香了,半年吃一次你看香不香,就像朱元璋怎么也喝不出翡翠白玉汤的味道了一样。想想当年我们吃死猪娃子肉就比现在的好肉香,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六七十年代,农村一家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一两头猪,这能算丰衣足食么,这只不过是当时的生活所迫而已。
我就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时的情形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那时家家都建有一个猪圈,当然了,我家也不例外,每家都要养上一头猪,虽然养了一头猪,可却舍不得吃肉,到年根了,杀掉***留着过日子。
那时人的温饱都没解决呢,喂猪的猪食都是草和野菜,根本没有粮食,所以,喂一年,一头猪的分量也就一百四五十斤左右,这还是最好的了,我们家喂的猪从未超过一百三十斤的。
那时候养猪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积肥,一年起两次猪圈肥,都是生产队派人来起,然后论车交到生产队,生产队给记工分,那时分粮食按工分,工分多分的粮食就多,工分少的就只能欠着生产队的了,到包产到户那一年我记得我家还有欠款呢,说多了都是泪啊。
所以,那时的农民家家都养一头猪,一是为了卖钱过日子,二来是为了积肥挣几个工分,哪里谈得上丰衣足食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60年代农村经济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60年代农村经济变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1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