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明朝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看待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悟空问答# 我系统地了解明朝是从阅读《明朝的那些事》开始,后详细阅读《明史》等正史,同时加上阅读明代一些地方志书,逐步对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最好的阶段,是一个值得津津乐道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
一、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市民阶层政治意识初步觉醒。明朝推翻了残暴的蒙古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政治上,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初历经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后,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明朝覆灭。明朝无论是明太祖、明成祖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还是如郑和、于谦、海瑞、张居正、戚继光、郑成功等文臣武将,至今让我们懂得不朽的内涵和高尚的意义!
二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初***取大移民、轻徭薄赋等政策,恢复了社会生产,人口快速增加。明朝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同时,海上贸易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这个时期,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三是文化开放,科技发展,艺术创新。明朝的***至今是我国文学界的骄傲。《西游记》《***》《牡丹亭》《玉堂春》等无一不是人类文化史上艺术瑰宝,呼唤了人性的解放;宣德炉、景泰蓝、青花瓷无一不是传世精品,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科学巨匠为世界科学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至今让人们肃然起敬!
一、政治上:
1、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
明太祖废掉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权。即: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司法、都指挥使司管理军队。削弱了地方,加强了中央。
2、中央上:君主专制加强
(1)废丞相,权分六部
由于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明太祖通过“胡惟庸案”直接废除了宰相制度,将权力分给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内阁
宰相制度的废除,导致皇帝政务繁多,国家一切大事小事均由皇帝裁决,皇帝深感力不从心,便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度。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内阁权力发展到鼎盛时期。
(3)实行厂卫制度
皇帝为了监视臣民,于是设立西厂、东厂和锦衣卫等机构。
明朝的政治有所突破,实行“内阁”制,明后期皇帝临朝时间不多,幸亏有内阁能维持***正常运行。
明朝的经济无法与北宋嫓美,但他完成了手工业由宋时的官营到私营的转变,当时的私营经济力量要远比同期的西方强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要早于西方。
明朝在科技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有一些要早于西方。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于北京,这都早于西方。《天工开物》更是综合性百科全书,很多科技当时领先世界。还有医学方面,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很多传承到今的医学著作。
在文化方面,明的***可以与前朝的诗词相嫓美,四大名著有三部出于明朝,明初的《水浒》,以后不断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还有戏剧《牡丹亭》可以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嫓美。
思想上也有突破,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对现在还有深刻影响;明朝还开辟了书院,并且不断地进行思想交流,民意得到了重视与尊重。
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368年一1644年)
一一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政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2)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保守,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经济: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文化:(1)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2)明末清初有进步思潮产生,出现早期民主思想。
(3)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学(非民主思想)传入。
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明朝民间的工业不断壮大,而官营工业却不断萎缩。 明朝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而且变化得更为彻底。迄至明朝后期,除了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还在实行以商人为主体的盐引制外,大多数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所以,如果说中国农业的私有化出现于战国与汉代,那么,中国手工业的完全私有化,则迟至明代。 晚明时中国民间私营经济力量远比同期西方强大,当英国商人手工场业主拥有几万英镑已算巨富时,明朝民间商人和资本家动用几百万两的银子进行贸易和生产已经是很寻常,郑芝龙海上贸易集团的经济实力达到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当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在商业都市的发展规模、人口城市化状况和市场化程度方面:16世纪的欧洲城市规模较小,1519年至1558年时期,拥有2万至3万人口即可称为“大城市”。根据德国地理学家奥尔布里希特的计算,1600年以前,欧洲的城市人口不到总人口的5%。16世纪初,欧洲没有一座突破2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也只有5座;直至16世纪末至l7世纪初期,人口在15万以上的商业城市才上升为4座。从城市规模和人口比例看,晚明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反倒稍高一些。据伊懋可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口在明朝末年占到总人口的6%至7.5%。据曹树基的估计,1630年时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8%。
急!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政治: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不充分。
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本质上仍是儒家思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明朝时期崇尚理学,束缚人的思想。
明朝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特点是什么意思?
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
例如:明初,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刺等部。瓦刺曾大败明军,于谦领导军民,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鞑靼俺答汗主动与明修好,边境互市和呼和浩特城的修建,促进了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明***迁都北京,修建长城加强了北方的防御。16世纪初,建州女真在其首领努尔哈赤领导下,统一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来,女真改名“满洲”,后金改国号为清。
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在继续发展着。这种融合又通过共同的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等为近代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1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