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农村经济,九十年代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九十年代农村经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九十年代农村经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六七十年代,农村每户一个猪圈,一年出栏一两头猪,算丰衣足食吗?
那时候,我是亲身经历者,一般人口少,劳力弱的人户,养一条猪,杀年猪后交半边给国家,留半也自己,略好点的头年买个小的,第二年五、六月份分就交一条给国家,用卖后的钱又买一条略小点的,精心喂养,年终也能杀一条一百七八的年猪;条件更好一点的,像职工家庭,又有门道买得到粮站的麦麸、米糠、菜饼、酒糟等,常年保持两条年猪,有三、四百斤肉,有的即是杀一条,那就是大猪三百斤以上,大家都是羡慕死了。
养猪,虽然辛苦,队上一放工,不是忙柴,就是忙打猪草,走人户就掛念猪饿了没有,饿了打圈外跑。经常靠在猪圈外,看着猪儿欢快吃食,天天在长大,隔段时间量一量长短,称称体重,真是其乐无穷。
六七十年代,特别是七十年代,虽然农村人靠工分吃饭,但如果再把家庭富业象养猪养羊栽水果树,抽时间种点菜蔬卖钱,一句话,只要不怕吃苦勤快一点,日子还是丰足,特别是过年,亲人邻居你请我来,十分地愉快与幸福。当然,不能用现在的条件与眼光去衡量过去。
那时候农村都叫生产队,大队,公社,农民叫社员,国家不光有粮油棉定购任务,还有生猪禽类禽蛋交售任务,每户社员每年都要养猪2头交给国家收购站,上了120斤就叫满贯,叫一贯,可以卖了,150斤以上就叫二贯,价钱高几元一百斤,没有满一贯的国家不收,那时交通不发达,都是两人用专用猪架仔抬猪去卖,像抬伤员似的,一般早晨去卖猪,很多都是兄弟或者父子抬猪,叫"扛猪",累得汗流浃背,十分辛苦,那时人穷,缺衣少食,猪喂养也差,蔬菜及田间菜为主,一般一年或一年多才养成满贯,吃潲特别多,肚子特别大,很多猪当时称有140多斤,路上拉几次尿,到收购站时又达不到贯了,又要抬回家,真累人。
若卖上去了,收购站根据重量发肉票面票布票给社员,一般150斤两贯的能卖三十多元钱,还有3.5斤肉票,5斤面票,一丈布票的奖励,肉票可以去买便宜肉,大约3角5分一斤的样子,同样,面票布票可以买特价面和布。
也有些社员养三头的,多出一头可以卖高价超购,也可以自己宰杀,但要到大队开证明,交一元钱发票及税费,到市场上可以卖5角左右一斤的猪肉。
那时生产队没有化肥,全靠猪粪牛粪塘泥肥田,打农药也很少,一般是"六六六″农药粉为主,真的是生态粮食,但产量不高,五六百斤一亩,社员的猪粪卖到生产队,挑出栏来后由生产队会计测量,按方算分给社员,牛粪一般是生产队的,由几个老人放牛关牛,猪牛粪不光肥田松田,也养蚂蟥,所以那时水田里蚂蟥又多又大,因为全是扯秧和插秧,速度慢辛苦除外,足上小腿上有无数蚂蟥咬过,血流汩汩,不少人得了肌肉坏死病,黑黑的一大片,农村称为"老连疮"。
电视剧老农民演的就是瞎话,要不现在人们不爱着。那时我家猪圈里最少时是两头猪,但最多到不上八个都是每年2一3月抓小猪每头一般5一IO元,夏天是早晨,中午给点涮锅水,然后放到群里上山,吃野草野菜,晚上四来给点腐食后的野菜加一些米糖,秋后把要出栏猪单喂,队里分一些土或不太好的粮加糖喝上,最小要到150斤以上出栏,或自家过年杀吃,我们家每年都杀猪,一般都是两年猪,20O斤左右。平匀算下来每人一个20斤肉以上。说不让前猪的不知是那里,请问那城里人的每月供应的肉从那里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九十年代农村经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九十年代农村经济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1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