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农药化肥,槟榔农药化肥使用分析表格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槟榔农药化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槟榔农药化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槟榔黄叶病落下的叶可以烧吗?
槟榔黄叶病可以用以下方法防治:
1.槟榔树黄化病目前没有找到治愈的方法,可以用生物农药30%悬浮剂喷几次。
2.槟榔黄叶病要治疗只能加强管理,适当增施化肥,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均要施用,缺一不可,同时适量施用硫酸镁,对酸性过强的土壤,适当施入一些石灰,对坡地要修建保水保肥工程。
羊粪对槟榔有危害不?
没有危害。
羊粪与其它肥料一起可提供一种槟榔抗病促生专用肥,该原料包括鸡粪、羊粪、蔗渣、蔗泥、秸秆、复合微生物菌剂,该方法的步骤为:原料预处理:将鸡粪、羊粪、蔗渣、蔗泥、秸秆按比例放入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原料送入一次发酵池中进行一次发酵;将一次发酵后的原料送入二次发酵池中进行二次发酵,便于原料进一步腐熟;经二次发酵腐熟后的肥料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形成摈榔专用肥;将槟榔专用肥经粉碎、筛分后计量包装形成槟榔专用肥产品。含有植物所需的多种有益微生物、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配方科学,营养全面,具有改良土壤、促进槟榔植株生长、增强槟榔抗病虫害能力,是一种绿色、肥效持久的新型环保生物有机肥料。
槟榔怎样施肥能高产?
花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氮、磷、钾、钙等大量元素和 镁、硫、铁、钼、硼等微量元素,但在实际生产中,较为普遍存在偏施氮 肥、少施磷钾肥、钙肥、有机肥的问题,致使一部分花生地出现了 “水泡 籽”,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掌握好花生不。
同生长时期的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花生产量,增加收益,有着明显的效果。(1) 基肥。花生生长需要氮、磷、钾、钙等四要素以及钥、硼、镁、硫、锰、锌等微量元素,施用农家肥不仅含有机质,且含有多种微量元 素,又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因此,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可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左右,钙镁射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左右,宜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匀后分层施用,也可直接施用花生专用肥35千克左右。
(1) 追肥。花生#期需肥量较小,而开花下针期、结荚期是氮、磷、钾肥的吸肥高峰期,饱#成熟期需肥较小。因此,在幼苗长出4 ~5片叶时,-6千克+分枝肥,促进生长,打下高产基础。花生需钙量大,接近钾,尤其在结荚期需钙量大,可在开花后7 ~ 10千克左右,有利于花生果壳形成,提高结果率。
槟榔为棕榈科槟榔属,别名青仔(台湾)、橄揽子(福建)、马国(云南),原产于亚洲和美洲热带地区。为肉质须根系,根团稠密而粗壮,但伸展范围很小,人土深度仅30~45cm,扩展范围只有50~75cm,这种性状主要是由于在原产地多生长在地下水位很高的海滩上所形成的。因此,巨大的植株也能拿来盆栽或桶栽。性喜恒温,既不耐寒,也不耐酷暑。喜富含腐殖质和保水力强的中性及微酸性土壤,不耐盐碱,在黏重和瘠薄的土壤中生长不良。
根系浅,吸收能力差,极不耐旱,忌涝。播种繁殖时,苗床表土保持湿润,苗出齐后,可在行间开沟撒施一些硫酸铵,每公顷施用75~120kg。当幼苗长出4片小叶时再施1次,每公顷施150~210kg,随后灌水。槟榔的苗木生长较快,第三年株高可达60~100cm,第四年即可出圃。在观赏温室和室内花园中栽培的槟榔,因不易常年保持恒温,多不开花,即便开花也没有风力帮助它们异株授粉,不能结实,因此城市园林都不自行育苗,用苗时需从海南岛调运。在热带地区多作为特种经济林成片栽种,或用来美化城市及海滨风景区,其他地区则作为室内名贵观叶花木精心培养,必须常年保持较高的温度。因此,多栽在植物园的观赏温室中,或进行桶栽,夏末秋初可移到庭园中陈设,其他季节供室内花园或观赏温室陈设。
室内地栽时应彻底换土,用褐泥炭、河沙和肥沃的中性田园土相混合,并应混入适量鸡鸭粪做基肥,换土深度为60厘米。槟榔的根团较小,中、小型植株可栽入花盆,大型植株可栽人木桶,不要年年翻盆换土,10米多高的老株栽人80厘米口径的木桶即可。在长江以北地区春、夏两季应适当遮荫,并应经常向植株上喷水来提高空气湿度,盆土应经常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每月追施1次液肥,冬季停止追肥。如在室内地栽应加强通风,盆栽或桶栽的于10月初必须移人高温温室或20°C以上的室内花园越冬,严冬季节如凌晨室温暂时降到l0°C左右,只要不超过4小时一般不会受冻。盛夏季节如室温过高,最好移到室外大树下或楼房的北侧阴凉处养护,或在观赏温室的玻璃屋面上加盖竹帘来防暑降温。 希望可以帮到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槟榔农药化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槟榔农药化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2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