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损失,化肥农药损失多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化肥农药损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化肥农药损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农药化肥越用越多,产量不见提高品质在下降,出了哪些问题?
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无论是农药,还是化肥,它们多是人类通过自己掌握的化学技术等等而生产出来的在大自然并不是原始存在的一类物质,也就是说相当于在自然界中人为地设定了干扰因素,从而打破了自然界的“规则”和“平衡”,而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之后,自然界又无法短时间甚至完全不再可能完善这种“生态链”,以致人类又不得不面对这种“失衡”后的局面。甚至不得不持续地去破坏生态从而达到自己获得农产品的目的。也就是说,人类已经不可能回头再来,只能是“先污染,后治理”,承受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再通过人类的努力去尽量挽回余地。
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性。不能说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
关于这个问题普遍都存在。这些病虫害用多了农药有抵抗药的功能性。要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新的品种。在好多地方都是一样。我认为要组织人员到实地上善于发现问题加于研究,找到根源对症下药。研究思路要正确,要创造底毒高效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还有一种怎样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也是一种思路。谢谢。
为什么农药化肥越用越多,产量不见提高品质在下降呢?根本原因在于:严重依赖化肥和农药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做法,违反了报酬递减规律、木桶效应的客观规律。
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是由优良品种、配套技术、植物必须养分供应、病虫草害控制等等。最终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高低由以上因素中最欠缺、最短板的因素决定的。与“木桶的装水数量取决于木桶最短木板的高度”是一样的道理。
(图三)
一、当前我国农业化肥、农药已经出现超量使用问题,依靠化肥、农药已经无法达到增产、提质目标。
上个世纪,化肥和农药确实对我国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化肥推广使用之初,就像图三所示,当时我国土壤氮磷钾含量低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实现由氨水→碳铵→尿素→复合肥的逐步使用推广后,较快的实现了保障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的目标。但是,由图二可知,化肥使用量对产量的推动作用是有限度的,当化肥使用量超过增产边界后,继续依靠化肥的增量使用对产量和效益带来的是负面影响,或直接减产、或增产不增收。
(图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林伟伦教授指出: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在全国如此高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情况下,已经远远超过了化肥、农药的增产边界,继续依靠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已经无法实现增产提质,并产生了土壤质量下降、有益生物减少、地下水污染等问题。而土壤质量的下降、有益生物的减少自然形成了“土壤质量下降→作物减产→增施化肥→土壤质量进一步下降;有益生物减少→病虫害发生严重→加大农药用量”的怪圈,也就出现了题主所提的“为什么农药化肥越用越多,产量不见提高品质在下降呢?”问题。
关于题主提出点问题,我试着来分析一下。
1营养不均衡
由于很长一段时间的施肥观念,施肥不均衡,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致使土壤中有机质降低,农作物的优质丰产,与土壤PH值相关,以苹果为例,它的适应范围为5.5-7之间,而现在的土壤pH值,大多数未经测土配方,进行调理的土壤pH值在5个左右。
土壤酸化在苹果树上的表现非常明显,树干干裂,枯枝,苹果果个小,且发黄,因此调理土壤势在必行,否则你施再多的化肥也是于事无补。
2肥水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们浇水还是以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导致养分大量流失,农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不足30%,剩下的70%,都随水流入地下河,即造成了浪费,又污染了水源。
为了弥补这一项,那就要进行改进,水肥一体化扑,是最好的解决方法,由原来的大水漫灌改为微喷,滴灌等方法,即节约水源,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3农药使用不合理
由于长期以来,错误的农药观念,导致农药使用过量,不仅造成了农药浪费,而且还污染了环境,造成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以前打药都是提高倍数,生怕打不死虫子,而且还是浓打,不流药不停下,致使农药,过多的浪费,而且还打药不均衡,致使打再多的药也起不到杀虫杀菌的作用。农药配比过多,多种农药掺混在一起,导致农药本身发生了化学反应,致使农药起不到应有的功效。
4打药时机不正确
土地实行联产承包以后,为了追求产量,农户包括农业集体,偏施大化肥,不注重有机营养的投入,多年的产出致使土壤有机质严重贫乏,加之化学肥料跟农药的大量使用,致土壤酸化,盐渍化,而土壤酸化直接导致作物产量低,品质下降。这是不争的现实!另一方面,虽然现在有些作物产量很高,但内在品质跟以前的老品种不可同日而语。
都说是药三分毒,如今各种化肥农药是否也是对土壤存在危害呢?
不请自来,我是路过的小李!
先说一下使用农药化肥的好处吧:
第一:农药可以快速杀死病虫害,使其作物不会减产太多。使用农药的效果直接快速,农民等不起也损失,也损失不起病虫害导致的损失。
第二:使用化学肥料效果很明显,使其作物生长状态良好植物健康成长,带来的收益客观!
但是世界是公平的,使用破坏平衡的手短必将带来许多负面因素,接下来就说一下使用化肥农药的危害:
第一:农药会逼迫病虫害进化,而且大部分农药是无差别攻击,益虫也会杀死,来年躲在土壤里的幼虫复苏会拥有一定几率携带抗药性!
第二:农药残留不只是残留在植物上,有可能污染环境,导致土壤带毒带药性!
第三:使用化学肥料会破坏环境,土壤板结!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农药、化肥对土壤最直观的危害就是造成土壤板结。
农药化肥大量使用
近些年,随着农作物的[_a***_]上涨,很多农户越来越重视农作物的质量,于是各种农药化肥被大量使用在农作物种植中。
农药化肥对土壤的危害
而也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其对土壤的危害近几年是越来越明显。
引起土壤PH值的变化,会最终影响农作物的长势。
长期使用肥料会造成土壤的板结,并且会使肥力下降。
肥料及农药中均含有不同成分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更是会直接的对土壤造成污染。
化肥农药如何做到减量增效?
在我国农药化肥利用率上存在许多不足,再加上多数地方农业耕作方面属于粗放式,更加凹显不足与欧美农业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化肥农药的利用率的提高,是多项技术集成,多个因素聚合的结果,必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加快推广专用配方肥,缓释肥,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加快有机肥替代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加快发展专业化服务,培养一批懂技术,有规模的社会服务组织或职业农民。
2.要应用农业防冶,生物防冶,物理防冶等绿色防控技术,重点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积极推广先进施药机械,加大推进农药技术推广与创新,培养一批有技术,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开展统防统冶服务。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支撑着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农资产品、育种产业的发展。
1、栽培技术的发展。玉米种植的大垄双行技术、水稻种植的侧深施肥技术和平均行距25CM的宽窄行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这些新兴的栽培技术都是在不增加化肥和农药的前提下,提高了作物的单产。其中平均行距25CM的宽窄行栽培技术搭配侧深施肥可有效提高水稻单产10%,这个结果已经得到了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局很多农户的认可。
2、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机械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宽窄行插秧机、农用植保无人机、水稻旱直播机、各种类型的喷药机械。农业机械的发展,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提高了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相对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用量。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可以将亩用化肥量控制在25公斤,远低于常规施肥方法30公斤的用量;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果可以将水稻移栽后的杀虫剂施用次数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减少1-2次。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3、农资产品科技的进步。侧深施肥、螯合肥、缓控释肥的出现,更加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的发明,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5、育种科技的进步。杂交种的发展、航天育种的开展、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的进步都让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上了一个新台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我从事农业10年的经验来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读者海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化肥农药损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化肥农药损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2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