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肥***前景如何-农药化肥***店

本文目录一览:
化肥农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化肥:随着化肥产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产量开始逐渐下降。农药: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部分高污染农药产能缩减,农药行业将逐步向绿色环保转型。
2、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甚至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昂,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田和水利设施缺乏维护,存在严重老化问题,部分设施濒临报废,无法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支持。 很多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在世界的大环境中看问题。
3、我国的施肥现状: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不高,是由于五大因素制约着我国化学施肥体系。生产成本高,能耗高。没有普遍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化肥品种结构不合理。
4、使农民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期,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产品价格提高将带动农药消费的增长。同时,国家对环保和食品安全关注程度持续提高,行业监管力度趋严,推动农药制剂产业不断向环保、高技术、规范化、行业整合的方向发展。
农药化肥专业就业方向
1、毕业生可以在农药化肥监管机构、农药化肥生产企业、农药化肥市场销售岗位、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农业科研机构等领域就业。
2、农药化肥专业干什么 毕业生可从事国内外农药化肥生产、流通企业中技术服务、推广应用、营销管理、产品研发等以及相关领域工作岗位。
3、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如下:农业技术专家和研究员:农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农业科研机构或农业技术企业工作,担任农业技术专家和研究员的一些职位。
4、农学专业就业方向:公务员。毕业生可在国家、省、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等工作很普遍,大学生“村官”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基层。
5、农学专业介绍科目以及研究方向:农学专业介绍: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农作物的栽培与耕作、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生产与检验、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
6、还有一大部分毕业生会去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类企业和公司工作。如在***、农药、化肥公司从事生产、销售、研发等相关工作。
卖农药化肥***的前景怎么样?请知情者帮忙告知~~谢谢~~
一是自己一个人工作劳动挣钱;二是自己投资当老板,请人加自己一起赚钱;三是做直销建立团队赚钱,自己和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当老板一起赚钱。这三种方式中,第二种普通人条件不好,不适合创业。
批发的利润在20%左右。 零售的利润在50%左右。 比如:一瓶农药出厂5元,批发商批7元,零售商可以卖到12元。 各地情况都不相同。 南方交通不便的半山区,利润更高,因为商品流通难,一般拼价格的少。
就目前来说是***利润较大(大田***除外,以量求胜。)最好先了解好了再做决定。
我想开个卖农药化肥***的农资店铺,但是不知道需要什么手续,跪求各位高手帮忙。 卖农药到农业局办理证件。卖***农机械到工商局就行。卖化肥找当地生产资料公司挂靠办理。
对农资,有太多话要说了,毕竟丰信农业就是这行里的佼佼者。作为一个潜藏在丰信农业里的策划[_a***_],见到过太多的农资故事,更清楚这个行业的未来空间有多么大。 农资行业,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回乡创业,小本经营的最佳选择。
所以我们都很少会去这些园艺公司干,其次,要么是去卖农药,卖化肥,去偏远的地区干,一般工作在3000块以上。
农村卖化肥农药一年赚多少
1、挣钱。在农村卖农药化肥有15-20%的利润,一级批发商利润在15%左右,个别品种批发利润超过20%,其余的零售商(乡镇化肥经销商)利润一般都要超过20%,利润都是很高的,所以很赚钱。
2、赚30万左右是可能的。 一个稍大一点的乡镇零售点,就可以达到这个量。 批发的利润在20%左右。 零售的利润在50%左右。 比如:一瓶农药出厂5元,批发商批7元,零售商可以卖到12元。 各地情况都不相同。
3、一般来说,水稻种植的收益可能来自于销售水稻谷的收入和可能的***补贴。以中国南方某地区为例,种植一亩水稻的成本大约为1500元,其中包括土地租金、***、化肥、农药、人工等费用。
4、卖化肥的利润光是一斤就可以达到几百块钱了,有的科学依据就是很多农民他们土地比较多,需要化肥很多,希望能够有好收成,会用比较高价格的化肥,人工化肥太差。
5、那么卖化肥赚多少钱呢?一年两季,每户需要化肥30袋左右,一袋化肥基本赚30-40元,也就是说单户利润900-1200元,但每个村基本都有几十万户,利润可想而知。基本上一袋肥料能赚10元左右,一些好一点的能赚20-30元。
6、价格方面:县级代理利润在40%左右,如果做终端也就不到30%,复合肥出厂到零售利润300-600不等,好的品牌利润低,但也要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