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农村经济,合肥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更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合肥农村经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合肥农村经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引江济淮工程对合肥的影响如何?
引江济淮工程受益最大的是合肥,让合肥从此可以通江达海了,改变了合肥与周边兄弟省会城市武汉、南京竞争时的水运劣势,让合肥一举成为安徽水运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水运交通体系中关键节点城市,同时极大地降低合肥大宗货物对内、对外的运输成本。
安徽解放后选省会时,省***报了两个备选城市,一是芜湖,二是蚌埠。芜湖位居长江沿岸,得水运交通优势;蚌埠位居京沪线,得铁路交通优势。因交通优势的带动,这两个城市当时也是安徽经济、城市建设基础最好的两个城市。
后来,伟人认为芜湖位居皖南,蚌埠位居皖北,不太适合做省会,认为合肥位居皖中,不适合做省会。从此合肥从一个人口不足5万,没有几条街道的小县城,一跃成为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虽然作了省会,但长期以来在国内和省内一直没有存在感,外省人不认,省内人不服,地位非常尴尬。
导致合肥在全国、全省地位低,实力不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交通条件太差。虽然位居皖中,但一不靠长江,二不沿淮河,途径安徽的中国两条干流没给合肥带来任何***。在普铁时代,合肥也没有一条干线铁路经过,是一个弱弱的存在。导致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全国排名非常靠后,连省内芜湖、蚌埠、阜阳等城市经济实力都在他的前面。
合肥抓住了高铁建设的机遇,京港、京台、北沿江、郑合杭等国家高铁干线在合肥交集,一跃成为全国高铁米字型枢纽城市。引江济淮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线路总长723公里,工程把安徽境内长江、淮河两大干流串联了起来,把巢湖、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等众多河湖水系联通了起来,让居于皖中的合肥向南可直达长江,向北可直通淮河,融入全省、全国水运网络。
指望江淮运河实现合肥港水运能力大幅提升,扯淡的事情!京杭大运河的水运能力又如何?再怎么弄,人工运河承载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当初三分巢湖,抓庐江而弃无为,目光短浅,妇人之规之划,以为把巢湖水域圈成内湖,合肥就通江达诲,太搞笑了。合肥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把触角伸到长江边,把无为港打造成合肥大港,万吨级船泊直通大海,合肥才能实现沿江大都市的梦想,与南京、武汉、重庆共掌长江,这才是放眼世界的雄韬伟略!
引江济淮工程,我们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引江济淮工程涉及安徽、河南两省,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其中安徽境内输水线路长587.4公里,初步设计批复总投资875.37亿元。
引江济淮工程既是重大战略性水***配置等综合利用工程,也是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事关安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它联通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三大战略区域,对于解决淮河流域水***短缺状况,增强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水保障能力,构建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第二条入江通道,优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恢复巢湖水生态功能,遏制淮北地区地下水超***势头,改善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与合作,支撑皖北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引江济淮工程的重任之一是改善巢湖和淮河的水环境。一方面,促进巢湖水质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护淮河河道生态基流,抑制淮北中深层地下水超***,改善生态环境用水条件。
总体看,引江济淮项目2/3的工程量在合肥市范围内。按2014年第三季度价格水平估算,引江济淮工程总投资717亿元,其中合肥市辖区内工程投资约500多亿元。
工程建成后,惠及安徽13个市46个县区,供水人口4131万人,可改变淮河中游水***短缺问题;发展航运——打造通江达海“水上公路”;当巢湖水质好的时候,江湖水体进行一定的交换;如果水质达不到要求,则江水不经过巢湖直接汇入淮河,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环境。
为了成为沿江城市,真正融入长三角,这些年合肥可谓动作不断,先是三分巢湖,将巢湖变成自己的内湖,然后就是著名的引江济淮工程,让自己变成江淮之间的航运枢纽。
虽然合肥也在长江流域范围之内,但是严格来说,合肥处于江淮交界处,并不直接濒临长江的干流,如果合肥要真正成为长江城市,融入到长江经济带,融入长三角就要下别的工夫。
将巢湖变成内湖之后,合肥通过巢湖水系与裕溪河直接沟通长江干流,而引江济淮工程对于合肥来说,也是提升其航运枢纽地位的重要工程项目。
所谓引江济淮,顾名思义就是将长江水引到淮河流域当中,工程主要分成三段,也就是引江济巢、江淮沟通与江水北送,总的输水路线超过700公里。
可能很多人觉得,淮河是不缺水的,其实并非如此,淮河流域地形平坦,暴雨季节经常泛滥发生洪涝,而干旱的季节,又非常缺水,偏偏流域内人口众多农业兴盛。
不仅水***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因为淮河流域的发展,原本水量就不充裕的淮河,水污染情况也非常严重,因此能够利用的淡水***也就变得相当少,所以才缺水。
安徽是中部的一个人口大省,并且是同时横跨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的,安徽还连接着中原与江南及长三角地区,可以说是一个地理位置和条件都非常优异的地方。长江是中国的航运大动脉和黄金水道,更是世界顶级的航道,淮河也是中国一条非常好的航运水道,而这两条河同时流经安徽。
长江与淮河几乎完美的将安徽分为三部分,长江的航运条件自不必说,千吨级甚至万吨级货轮可上溯千里。长江干流流经安徽数百公里,将安徽与长三角及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串连起来,安徽刚好处于长江中下游交汇的地方,安徽沿江分布着五座城市,它们是长江赐给安徽是好的礼物之一。
淮河支流颍河
长江基本位于安徽的南部,另一条中国的大河淮河则缓缓的流淌在皖北的大地上,这条河的故事和历史可是一点不比长江差。这样两条巨大的河流,一南一北静静的横卧在安徽的大地之上,虽然淮河曾经是一条让人很是头疼的巨龙,如今它已渐渐变得温顺起来。
淮河曾经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后来因为北方的另一条母亲河黄河变道,导致淮河丢失了入海口并且变得喜怒无常。淮河在苏北注入洪泽湖后又向南方的长江流去,最终这两河流还是以某种方式完成了交汇。
皖北农村
京杭运河现在已经出现超负荷的状态,今年的干旱天气,更是导致淮河干流的航运受到严重的影响。最近在安徽已经在建设又一个超级大的工程,它就是引江济淮工程,简单的说就是从安徽境内的长江与淮河之间,重新开挖建设一条运河将它们联系起来。
如果听名字好像这是一条引水工程,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不过它的意义除了引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航运。这条运河是按照千吨级的航道标准建设的,并且还向北延伸到皖北和河南省,到时候千吨级的大型货轮,可直接从河南及皖北进入长江甚至入海。
这条运河将安徽境内的长江与淮河直接沟通,经淮河北上颍河直达皖北第一大市阜阳,继而进入中原腹地河南。经淮河顺流而下可进入江苏,再入运河可进苏北腹地和山东,这样一看这样运河的航运价值就变得十分巨大了。除了颍河,现在连接皖北与河南的涡河等多条河流都在复航。
福州和合肥的经济哪个发展的更快?
最近我想买130平米左右的房子,这几天看了福州市区和金山附近大约有二十套房子,我对比较满意的其中几套,提出降三四十万,没有想到房东居然也答应见面商谈。这和前半年的行情真是天差地别。
从现在起至2019年上半年,建议持币观望,不要急于买房,现在房价处于稳中有降的松动期。2019年下半年,会有很多业主(包括炒房客)会坚持不住而出现大幅度降价,届时再出手购买。估计2019年下半年到2021年房价会处于一个较为低价的平稳期。2022年后房价又会逐步回暖,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届时之前低价购入的业主,逢高价再出售,就可以赚到钱。……这就是2000年至今的中国房价的波动规律,大致是:……大幅度升值……调整期……稳中有降……低价平稳期…...缓慢升值……调整期……大幅度升值。抓住机会就可以赚钱,错过机会需要付出高价的代价。
合肥发展比福州好多了。
想当初,***提出,让广东、福建两个有条件的省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省份,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福州在中国的地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不断下落,已经接连被长沙郑州合肥等内陆二三线省会超越了!估计很快南昌、石家庄、贵阳、南宁都可能超越福州了。
合肥利用靠近长三角的地缘优势,加上合肥本身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大力扶持和引进现代制造业,通过长三角大规模的[_a***_]转移实现了崛起振兴,更是弯道超车超越了很多城市。
今天,合肥GDP、银行存款、财政收入都已经全方面超越了福州。这个差距,如果放在工业上估计更加明显。
今天,福州在全国已经拿不出有优势的工业企业和品牌。原来的冠捷已经不行了,东南汽车半死不活,新大陆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就是曹德旺的福耀玻璃都要外迁。福州的工业确实乏善可陈!
而那厢合肥,无论工业的规模、技术含量、品牌、竞争力都远超福州!
合肥有家电、汽车、显示、日化、新能源、装备等工业。家电上,荣事达、美菱都是合肥的本地企业,三洋、美的、格力在这里都有重要的基地。汽车上,合肥有安凯客车、江淮汽车。显示上,京东方合肥八代生产线。新能源上,合肥阳光、比亚迪都有重要布局。日化上面,联合利华中国运营总部已经迁入合肥!就算代工业,合肥也是世界最大的电脑加工基地之一,联宝、仁宝都在这里有大规模工厂。
福州相比合肥,已经是落后了,并且这个趋势是越来越落后更多。而福州相对合肥的落后,就是从工业开始。
合肥的未来的经济势头会怎么样,能带动整个安徽的发展吗?
合肥未来的经济势头是很有潜力的,至于能否带动整个安徽的发展,也是肯定的,关键要看带来多大的发展。
安徽在行政区域划分上虽处华东六省一市之一,但也是整个华东地区与江西省都不靠沿海的内陆省份。整个北部夹在河南、山东、江苏之间;南部夹在湖北、江西、浙江之间。与发展势头强劲的鲁、豫、鄂、苏、浙、做邻居,我感觉弊大于利。整个安徽南北地域狭长,交通上也没湖北、河南、江苏有优势。这些都是制约安徽发展的重要因素。
安徽近几年取得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去年更是以8.5%的经济增速排在全国第七位。而合肥则以11.57%的增速居各省会城市前列,成功进入全国50强城市的第20名。
合肥增速主要原因来自城市扩展与省会城市的政治优势,厚积薄发是主要原因,以前的潜力未来得及发掘,在沿海地带的发展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合肥终于爆发了,这也与国家实行中部崛起大方针有关系。
合肥在中东部是一个科技创新型的城市,雄厚的教育***是其经济增速的基础,在人才储备上占有天然优势。建国初期一部分国家重点高校选择落户合肥,合肥也敞开胸怀欣然接纳当时处于困难时期的教育事业,而邻近的河南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教育***上占得先机。
从未来看,合肥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可能性很大,安徽北部地区受益会比较明显。因为在安徽北部除徐州外、尚没有一个能引领区域发展的大城市。
安徽的南部就不好说了,南部城市由于和长江经济带上的中心城市杭州、武汉、南京更近,又处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区域,受上述三地的影响会更大些。综合看来,合肥的发展肯定会是能带动安徽经济发展的,但想凭一己之力目前合肥还没这个实力。现在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局限于一城一地,安徽若能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重视及政策,未来安徽的发展一定会大有前途。
最后衷心祝愿合肥越来越强大,安徽人民生活水平早日步入小康社会!
不会,目前合肥只有吸附效应,谈不上辐射效应。一个城市具备辐射效应,必须本身要有庞大的个体,要有高端制造业、多元化的实体产业,要有精锐科研机构,厚重文化教育底蕴,以及强大的名牌企业支撑。
最近几年,合肥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2018年,GDP已经突破7000亿。增速达到了8%,势头强劲。未来,合肥将尽快落实加快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的步伐,形成国家较有影响力的区域中心之一。同样合肥也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朝着特大中心城市建设。合肥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会带动安徽经济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合肥农村经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合肥农村经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2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