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肥价格差距,农药化肥价格差距大的原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药化肥价格差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农药化肥价格差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农民的农副产品涨价,其它的农药,肥料都要涨的高于粮食几倍,等于粮食没涨吗?
最近几年很多农民都选择背井离乡的外出打工,这其实就是从侧面反映出来农村已经没办法让他们安身立命,农民只有去外地打工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在我国当地每年都有很多人去江浙沪、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地方外出打工,年初去挣钱,过年的时候回家,努力拼搏的样子像极了“候鸟”。我国从古代开始一直都是非常重视农业发展的,很多农业方面的成就至今仍然领先世界,重农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在现代社会,对农业的发展依然非常重视,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放在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很多农村发展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比如粮食涨价以后必然会带动农资产品涨价(化肥、农药),其导致的后果就是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依然没有增加。
农资产品涨价其实更多的是取决于市场行为,农资产品涨价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其和粮食价格的关系并不大。一是农资产品的制作成本增加。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制作农资产品的时候成本就会增加,导致的后果就是商品的价值量增加。价格一般都会在价值量附近浮动,价值量增长就会带动农资产品价格上涨。二是供需关系的影响。虽然现在的人口外流非常严重,但是规模化农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人都开始承包土地开展规模化的种植业。规模化的种植业往往在管理成本上投入特别大,尤其是在化肥、农药上面,在市场中需求旺盛,也会导致农资产品涨价。综合以上两个原因来分析,农资产品的涨价和粮食涨价其实没有多大关系。
再说了,粮食价格其实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它的价格主要是由供需关系决定了。按照正常的商品价值分析,在种植成本增加以后,粮食价格其实也应该得到增长,但是目前的农民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所以其不能对价格产生实际的影响。粮食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和宏观调控影响,以今年玉米价格为例,在经过几次的临储玉米拍卖以后,玉米价格得到了很大的增长,这其实就是属于宏观调控的手段,这对价格也有很大的影响。今年小麦价格的托市价格相比往年就下降了0.03元/斤,这实际上也属于调控,总体来看今年小麦丰收,市场中流通的小麦也会比较多一些,价格会稍有下调,预计在1.0元/斤-1.15元/斤左右。
从以上笔者的分析,大家就可以发现,其实农资产品涨价和粮食涨价并没有必然联系。农资产品和粮食涨价并不属于同一个价值体系,相反农资产品涨价会导致小麦价格上涨,这其实才是相对正确的理解。对农民来说,想要增加收入,要学会从多方面入手,不要总想着从小麦种植成本入手,“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永远也不要少。农民应该学习更好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具有可推广性的种植模式。
多谢邀请!的确这几年农民在网上发声,要求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一点,可是农产品涨价真能给农民带来增收吗?自土地到户至今,农副产品价格基本上呈上涨趋势,可农民为什么觉得农副产品象没有涨价一样呢?我也一直关注和调查这个情况!
农资价格上涨给农业生产增加了成本。现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已经放开了,价格由市场说了算,只要能卖出去,你卖出“天价”都可以的。而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经营必需品,再贵农民都要购买,农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就是看中这一点,调控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市场。80年代,尿素80Kg一袋只需19元,而如今需要160元/包,氮磷钾复合肥在80年代50kg一袋,进口复合肥也只需60元/包——70元/包,而如今165元/包(国产的)。而农副产品呢,也在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也很大,水稻40年前,议价22元/百斤,如今125元/百斤,小麦40年前19元/百斤,如今112元/百斤,可为什么农民觉得农副产品象没有涨价一样,还是没有增收呢?
看来农民不增收,与农副产品价格涨跌没多大关系。即使农副产品价格是“天价”,农民照样不增收。我国农业生产主体还是2.3亿小农户,农村常住人囗仍然在5.64亿人以上,小规模种植不仅成本大,产出率低,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小规模种植已经不适应当今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了。我的调查发现农药、化肥价格并没有高出农副产品价格几倍,农业生产经营没有利润,可能是生产规模不大,生产力低,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因。
农副产品价格今年是上涨的,象水果蔬菜、禽畜水产今年价格都大幅上涨了,可农民增收了吗?我们的农副产品销售环节冗长,如果水果从农民手中[_a***_]每斤只需1元钱,经过中间环节倒手之后,卖给终端消费者需要10元/斤,中间5——6道环节层层加价30%——50%,即使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农民还是只得到1元/斤。农民在市场销售上处于弱势地位,在参与农副产品利益分配上,被早早踢出去利益分配集团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似乎与农民无关了。
农民不增收与农资价格涨幅的影响没有关系,农民不增收,可能与销售和营销有很大关系。农民要想增收,必须参与市场营销,参与利益分配,必须在农副产品销售上有定价权、话语权。在销售上必须减少中间环节,农民可以利用电商平台、农贸市场、专卖店等方式销售,走自产自销的道路,把农副产品销售到消费者厨房餐桌上。
农业必须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企业化、市场化、智能化发展路子,农业必须现代化、科学化才能有效益,农民才能增收,必须加大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高效农业,农民必须闯市场,跑市场,参与市场经营,才能参与市场利益分配,否则农副产品涨到“天价”,农民也没有参与利益分配的权利。
农民不光是农业种植者、养殖者,还是农副产品深加工者,市场销售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增收。农资生产销售也需要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农资价格也需要上涨,农资生产者、销售者是商人(家),需要纳税,需要养活企业员工,需要扩大再生产,追求利益最大化,做为农民,我们不能奢望农资降价或不涨价,那是不现实的,人家也要生活,我们农民只能改变,思想要与时俱进,生产力要发展和科学,生产方式要先进,要积极参与市场销售和生产经营活动,不能被动地由经销商、经纪人、利益集团说了算,自己没有了发言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关于农产品价格丶农民增收,农资市场如果你有话要说,欢迎补充留言!
【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既是商品价值的体现,又是市场各要素影响和决定的!】
有时身边这种声音还是挺多的,如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的价格不太理想,长时期地位徘徊,有时甚至价格还在稳中略有降低,连通货膨胀速度都赶不上!另一个方面,即使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但随之而来的农药、农肥的价格就涨幅更大了!
一是看看为什么我国粮食类农产品价格长时期低迷的内在原因!这个因素其实只要把视野放到国际就很好理解了。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已经基本放开!那么,像水稻、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需要放到国际市场来考量!由于国外农业规模、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及劳动力成本优势等,国际的大宗农产品价格较国内是更低的!
二是国内农副产品价格上扬的因素。当然,影响因素可能错综复杂,如自然环境因素,洪灾、旱灾、病虫害肆掠等可能让国内某农产品的产量受到显著影响!如现在的贸易战很可能让农产品进口关税调高,强烈影响到市场农产品的价格!
但是,如果存在上述价格上涨迹象,同时就会影响到各行各业!物价水平会因此一定程度上浮,影响因素会进一步传导,如人们生活成本提高,企业的硬性支出提高,也就是社会整体物价水平推高!这就是一种类似通货膨胀的现象!这也是国家需要长时期保持粮食类物价水平整体稳定的深层次原因!
如果是这次的贸易影响,那就更容易理解了,不少农药、化肥是靠进口的,一旦提高了关税水平,不言而喻就是推高了市场价格,更直观地感受到价格的大幅上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药化肥价格差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药化肥价格差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2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