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农村经济,费孝通乡村经济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费孝通农村经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费孝通农村经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乡土中国家族梗概?
费孝通先生写的《乡土中国》第六章家族每段概括如下:
1、辨清两类社群的概念。
2、辨清概念的意义。
3、提出新概念一一小家族。
5、家庭是暂时性的。
6、由于家庭有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是长期的但受限制,需要多人合作的事务就由其他社群来经营。
7、西洋家庭主要是生育儿女,其他经营的事务很少;在中国,由于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依需要沿父系方向按亲属差序向外扩大。
8、我们的家是根据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叫氏族(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
9、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
1、乡土本色:以农为生的人,时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讲解了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其信用并不是并不是依靠契约。
2、文字下乡:从空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中没有文字的需要。
3、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需要。
4、维系着的私人道德:介绍了不同的社会格局构成不同的道德体系。
5、家族: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
6、男女有别: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7、礼治秩序:"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维持礼的规范是传统,与"法"不同。
主要讲中国乡村的家庭组成,作者认为中国的家庭已经变成了一种家族,因为家族是单系亲属原则的,中国的家庭也是仅仅在父系方向发展。而这个家庭的可伸缩性是很强的,因为它承载了政治经济等责任,如果责任小,仅仅一对夫妇便可以负责,如果责任很大,那么兄弟叔伯都可以被包含进来。
在西方家庭的主轴或者说家庭的核心是夫妇,但是在中国家庭的核心是纵向的,是父子,是婆媳。由于这种核心的构成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夫妇之间感情一般比较淡漠,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处在同性同年龄集团中。同时这也造成了中国人不喜欢将感情流于表面的性格。
江村经济的作者是?
是费孝通。
《江村经济》是2001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1]《江村经济》是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论文的依据是作者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今属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的调查资料,最初以英文发表,题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1939年在英国出版,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作者将开弦弓取名为江村。198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本时沿用原书扉页上的《江村经济》一名。
费孝通和钱钟书哪个成就高?
当然是费孝通啊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而钱只是个写***的文人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费孝通农村经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费孝通农村经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2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