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陕北农村经济,发展陕北农村经济的意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发展陕北农村经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发展陕北农村经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陕北经济到底有多厉害?
由于能源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陕西省的经济正以强劲的实力在全国崭露头角!在榆林市、渭南市等城市范围内,拥有丰富的煤炭***,每年拉动了巨额的GDP增长。在这样的产业加持下,榆林市的GDP已经成为了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的第一位,同时在人均GDP等方面更是赶超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这一成就得益于陕西省拥有许多***富集的县市,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贡献
陕北经济来源?
陕北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来源于丰富的石油煤炭***,神府的煤炭,定边靖边的石油
2.来源于丰富的盐***
4.来源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如佳县的红枣产业
5.来源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如对风能的开发利用
想在陕北地区发展农业,有什么好项目推荐?
对于陕北发展农业,我先说明陕北农业发展的优劣势,首先我说优势。
1陕北的土地类型多,土壤条件良好,土地***较多,潜力较大。因为陕北的黄土的化学元素和矿物成分丰富,种类齐全,例如绿豆,马铃薯,红枣。
2由于陕北雨热同期,年日照时间充足,常年降雨量达到250毫米以上,土壤储水保肥容易,气候温和,也是几个自然带的过渡区。我国的玉米,高粱在此地生长很好,也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水果区尤其是苹果最佳生产区。
3陕北的产业开发,有八大产业,分别是烟,枣,梨,果,羊,菜,薯,杏。例如枣类,有5个特等深加工企业,至少70个初级加工企业,数以百计的季节性加工厂,粮食生产结构多样复杂。
说完优势,我就来说说劣势。
1由于黄土疏松,地形极易收到侵蚀,水热***略显不足,全年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属于水***绝对量严重不足的缺水地区。
2虽然陕北有品类齐全的农业产业,但是,由于资金不足,生产规模不大,特色产品关键技术突破不大,发展缓慢,当地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弱,所以经济效益低下。
3陕北人多,整体素质不高,人均占有***相对不足,科技教育水平不高,使得这里的部分人依赖小农经济,对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有抵触。
我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几点要求。
1畜牧业
条友们今年咱陕北的老百姓种什么比较挣钱?
我的家乡就是陕北的,小时候回去被家乡贫瘠干旱的土地震撼了,没有成片的耕地,靠天吃饭的沟沟洼洼,被勤劳的人民开垦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梯田。记忆里就是高粱小米,包谷。饭食都是清澈见底的米汤,杂面馒头。最好吃的就是漫山遍野的枣树上红彤彤的大枣,这是我家乡出名的特产,还有金灿灿的黄米枣糕。经济浪潮之下,还是发扬家乡的特色农产品,都是非常绿色的有机食品。
陕北黄土高塬,比較干旱,由于陕北人艰苦勤劳,修出一连串的梯田,又保墒又防止了水土的流失。
我建议因地制宜:(1)小米土豆是陜北的特产,又好吃又香甜。***喜爱,销路广扩。(2)栽果树:陕北大枣、苹果也是陕北特产之一,颜色鲜艳,香甜可口,占领着极大市场。(3)种药材:陕北构杞誉名中外,粒大色红,堪称一绝。
我的建议就在這里,请君参考,对你的生活有所改善和邦助,祝愿你生活美满幸福!小米、土豆、苹果、大枣、构杞大丰收!
如何看待陕北的发展?
作为一个陕北人,对陕北的发展,表示担忧
大家都知道,陕北的发展是靠能源的,神木府谷的煤,吴起志丹的石油,靖边的天然气.2000年以前,陕北是真的穷,自然环境恶劣,春天沙尘暴肆虐,清楚的记得,19***年春天,大白天,一场沙尘暴就变成黑夜了,那是真的黑,伸手不见五指.上世纪末,陕北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退耕还林,改造生态,同时,陕北的能源被逐渐开***,在本世纪初,陕北很多老板自己开***油井,煤矿,著名的陕北石油案和近来比较火的赵发琦打官司,可以略见一斑,到2005年左右,陕北的发展初见端倪,那时候到陕北做生意的人逐渐多起来,而且基本都赚到钱了,随便街上开个凉皮店,都赚了。而陕北本地人,基本都不做生意,用陕北话说,看不哈。他们要么家里地上开出油井了,要么整天在油井,煤矿上搞点原油,煤之类的,有点关系的直接在油田,煤矿上捡钱去了。在05年到13年左右,是陕北发展的黄金期,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方便了陕北人民,也让陕北走出了黄土高坡。
现在的陕北,因为产业单一,***开***过了黄金期,经济有所下滑,街上小贩都说生意不好做了,更何况那些开大酒店大饭店的老板呢?
所以陕北发展的黄金期已过,不改变产业单一的现状,未来真的令人担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发展陕北农村经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发展陕北农村经济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2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