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专项扣除,农村经济专项扣除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经济专项扣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农村经济专项扣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个税专项扣除的政策和标准?
【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处于学前教育至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5】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根据所在城市按每月1500/1100/8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专项扣除和其他扣除什么意思?
专项附加扣除指的是,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5000起征点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六项费用。
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专项附加扣除什么意思?
专项附加扣除指的是,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5000起征点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六项费用。
扩展资料
出台背景:2018年9月6日,***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确定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为广大群众减负。
会议指出,要在确保2018年10月1日起如期将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并适用新税率表的同时,抓紧按照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使群众应纳税收入在减除基本费用标准的基础上,再享有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附加扣除,确保扣除后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进一步减轻群众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专项附加扣除什么意思?
专项附加扣除指的是,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5000起征点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六项费用。
扩展资料
出台背景:2018年9月6日,***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确定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为广大群众减负。
会议指出,要在确保2018年10月1日起如期将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并适用新税率表的同时,抓紧按照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使群众应纳税收入在减除基本费用标准的基础上,再享有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附加扣除,确保扣除后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进一步减轻群众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专项附加扣除的金额是扣除的什么?
专项附加扣除的是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利息及住房租金支出、赡养老人支出。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子女教育支出:定额扣除1000元/月/每个子女。
继续教育支出:定额扣除400元/每月:同一学历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48个月。
大病医疗支出:每年个人自付累积在15000元-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住房***利息:定额扣除1000/每月。
住房租金支出:根据城市不同分别扣除1500元、1100元、800元。
赡养老人支出:定额2000元/每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经济专项扣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经济专项扣除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2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