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农村经济,建国前农村经济状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国前农村经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建国前农村经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建国初期的国营经济是怎么来的?
一部分是前苏联打败日本后撤走时留在东北支援***的产业,一部分是打败了国民***,从他们手中接过来的包括日本战败赔给中国的,另一部分就是当时打倒了很多资本家,逼得更多的资本家贱卖工厂甚至为保命逃到香港,内陆的产业工厂就自然归新中国所有了。这些就是建国初期的国营经济的由来。
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主体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的作用,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
包括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等.
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转变为国营经济(公有)
农业和手工业属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经济,占有相当比例.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通过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的形式改造为集体或国有经济(公有),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1***8年改革开放前,都是单一公有制经济.
新中国建立后,具体的说应该是在1949——1956年,我国实行的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因为建国初,我国经济处于瘫痪状态而且经济成分又很复杂,国家***取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力图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这需要一个过程。1956年——1***8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1***8年以后我国逐渐实行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建国之初谁主抓经济建设
建国之初是陈云同志主抓经济建设,建国初期发展经济总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建设。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这就是社会主义初期我国发展经济的总方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国前农村经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国前农村经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36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