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药化肥化肥农药的利弊,化肥农药的利弊辩论赛

化肥农药的利弊,化肥农药的利弊辩论赛

cysgjjcysgjj时间2024-07-31 21:25:16分类农药化肥浏览12
导读: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化肥农药的利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化肥农药的利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化肥和农药的成分和作用?化肥对农作物的利弊?生物肥、化肥、有机肥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混合使用需要注意什么?化肥和农药的成分和作用?1.化肥的利弊利:营养元素含量高,肥效快……...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化肥农药的利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化肥农药的利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化肥和农药的成分和作用?
  2. 化肥对农作物的利弊?
  3. 生物肥、化肥、有机肥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混合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化肥和农药的成分和作用?

1.化肥的利弊利:营养元素含量高,肥效快而显著,原料广泛,可以批量生产,利与使用等。

弊:营养成分比较单一,成本高,对土壤、水源、空气等有污染

化肥农药的利弊,化肥农药的利弊辩论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农药利弊利:种类不同,作用不同。农药使用的利为可减少劳动量,从正反两方面提高或保持产量

弊:在使用农药的同时,第一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作物生长

第二,污染水***。

化肥农药的利弊,化肥农药的利弊辩论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使病虫有抗药性,降低农药的效果;

第四,由于农药不被降解或很难被降解,会在处于生物链比较高级的生物体内富集,人类的健康受到了威胁。

3.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化肥、农药仍是农业发展的要素,我们以尽量做到少投入、小污染、高产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化肥农药的利弊,化肥农药的利弊辩论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化肥对农作物的利弊?

化肥的利: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

  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肥的弊:

  对农作物的损害

  化肥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盐类组成,所以长期和大量施用这些由盐类组成的肥料,当肥料进入土壤后,就会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而产生不同大小的渗透压,作物根细胞不但不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反而将细胞质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就导致作物受害。典型的例子就是作物“烧苗”

  农药大量施用后,造成农药残留或深入地下水,对水源也造成污染。近几年大蒜价格低就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国外收购商取消收购,导致的。我们自己食用的也可能检验不合格,只是国内民众的觉悟没有那么高,再就是自己化验的成本太高。普通民众承担不起。

 

答:

利:直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了农作物产量。

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销售市场,增强人际交往与分工。

弊:污染水源,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使农作物品质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生物肥、化肥、有机肥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混合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生物肥,市面多为生物菌肥,它是以有益菌作为主要手段产生的。各种菌的作用效果都不一样。常见的是枯草芽孢杆菌(解磷钾,抗病一般),木霉菌(抑菌抗病),胶冻样芽孢杆菌(抗病)等。枯草芽孢杆菌占生物菌肥的九成以上,是因为其成本低。值得一提的是,菌活着是需要养分的,而菌的养分主要是有机质。也就是说菌肥的有机质不低。

有机肥,也就是含有大量有机质的肥料。主要是人畜粪便,油渣,豆渣等农作物加工的下脚料,通过沤肥,堆肥等发酵处理过的肥。

化肥,就是化工合成的肥料。

生物肥和有机肥可以调节土壤,肥效长,吸收缓慢,是现在提倡有机作务的选择

化肥见效快,肥效相对短,化学残留危害土壤,国家不支持大量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菌肥和化肥隔开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化肥农药的利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化肥农药的利弊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37473.html

化肥农药土壤
果树农药化肥价格,果树农药化肥价格表 县域经济如何界定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如何界定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