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农村经济状况,历年农村经济状况统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年农村经济状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年农村经济状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12到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不知道怎么样!但小时候听老人讲,缺医少药,有病等死,社会治安极差,匪患猖獗!农村的老百姓们,没有人说民国好!
从书上的知识来讲,国家的工业少的可怜!什么洋火、洋油、洋布不都是这么叫出来的!
以前人大多都自己织的土布衣服,大腰裤子!过去人农村人睡觉,怕把衣服弄坏,常常裸睡!
民国的经济只有四个字,积贫积弱!
所谓北洋时代是1912年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到1928年东北张学良改旗易帜,这16年间,中国军阀混战,***屡遭更迭,因此北洋***历来以黑暗的统治著称于世,不过近些年来,有些学者对此提出了另一种说法,北洋大时代,用一系列经济数据称那个时代为北洋大时代,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北洋时期中国经济既不强盛,亦非繁荣。
(北洋形势图)
说到经济,1912~1920年,经济年均增长16.5%,1912~1921年经济增长率为11.7%,这样的经济数据放到今天绝对称得上高增长。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增长缓慢,民国资本一枝独秀速度为年均13.8%。
(北洋工业)
经济发展是一回事,老百姓的收入又是另一回事。这些财富用在哪里了,用在战争消耗上面了,用在武器***购上面了,经济发展但是财政步履维艰,杯水车薪,只能举债度日。据统计,1912~1926年间,北洋***举借外债达6.14亿元,没有一年不借外债,旧债未清,新债又举,靠借钱度日的国家怎么称得上黄金时代。
(财政亏空)
如羊毛出在羊身上,连年混战的局面,终归老百姓买单,难怪有民谚袁世凯不如光绪爷,民国不如大清。为了赔款、新政等,各种税负都有老百姓承担,名目繁多,如如江苏省有105种,浙江省有74种,在经济发达的省份都尚且如此,何况其它省份呢,有的军阀早在1926年,就已经预征税赋到1957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由于没有做过具体研究,只能谈谈老家过去的故事。这些都是父辈祖辈们亲口告诉我的,真实性绝对没问题。
我的老家,地处长三角腹地,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称,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就讲三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城里。城里北大街是本地的金融街,有古老的钱庄和当铺,也有新式的银行。有一年,皖系军阀和浙江军阀卢永祥开战,卢永祥战败,退向上海。皖系军阀追入浙江境内,老家金融街被洗劫一空、焚之一炬。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小镇。如同诸多的江南水乡古镇,小镇当年是周边的商业和手工业集聚地,只要拜了码头,张三李四都能做点小生意。当地有个风俗习惯,买米只买当天的米。一次买半个月米,那是大户人家。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农村。有个亲戚长辈,家有五十多亩水田,在人多地少,以自耕农为主的江南被光荣地评为了富农,陪着村里唯一的地主挨了无数的批斗。后来问他怕不怕,他说不怕,小时候强盗抢才怕。盗亦有道,不走正门,专门墙上打洞。最多一次,打了三十七个大洞。
故事讲完了。
1912年到1928年,也就是推翻清***的十六年间,当时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非常不均匀的,简单来说各地军阀之间发展不平衡,每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原本就是富庶之地的地区,少了清***的限制和剥削,所以短时间内经济便是迅猛发展。前十年间当时经济的增速是16%,个别年还出现了20%以上的增长。
但是这种经济增长不值炫耀,因为没有改变贫穷的面貌,只不过由于土地的重新分配,使得农民日子好过一点罢了。当时各地军阀割据,为了发展自己地盘的经济,甚至违背道德去种植大烟。还有就是当时税收大部分是被用来买***,当时产业也基本是没有发展起来,因为军阀的横征暴敛,加上帝国主义的资本入侵。
而1928年之后,也就是北伐结束之后,当时南方基本上归***统辖,尤其是江浙一带。当时才渐渐出现了一些产业,像当时的纺织业和面粉加工产业,这两个产业是真正立住了脚的,当时民国***也是非常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不过这个时候真正唱主角的还是那些买办阶级,也就是一些洋人在华投资建设的工厂。
当时的列强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变化,于是故意找一些代理人,由这些中国人出面建设工厂,而洋人则拥有其股份。也就是披着国货外衣的列强产业,依靠这种产业大肆敛财。但是当时国民***对于这种行为是支持的,因为急需税收来支持自己的军事斗争。可以说市场绝对是“攘外必先安内”,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就难以在同他国的竞争中优胜。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在形式上统一全国。这一段时期,表面上是中华民国国民***号令全国,实际上军阀林立。北洋军阀留下的班底统治全国。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龙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谁也不服谁,所以这个时期各派系名义人服从中央,实际上划省而治,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最著名的,是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亲日本;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控制苏、赣、鄂、直隶等省,并英美;奉系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探制东北三省,与日本人若即若离;除这三大系之外,还有晋系阎锡山控制山西,清遗老张勋定武军占据徐州,滇系唐继尧占云南,桂系陆荣廷占广西。因为军阀林立,中央财政不能控制地方财政,各地军阀划地而治。因此各地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民族资本主义在此时得到较快发展,为之后的“黄金十年”奠定了基础。
此时民国中央在农业方面,出台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森林法》、《造林奖励条例》等农商激励政策法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在工矿业方面,企业数量大幅增加,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此段时间,中国的金融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仅1915至1921年,全国新设银行达124家之多。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通过这次疫情,你觉得农村经济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关于***疫情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网络上有很多介绍,国家也早就研究、制定相关措施,来缓解疫情对农村经济的严重影响。大部分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走亲访友被严格控制,农村的种植业流通率降低和减少,许多蔬菜、水果卖不出去。做水果出口、蔬菜出口的,今年被迫贱卖,甚至任由烂在地里做来年饲料,营养土壤。
二)养殖业面临停顿或者倒闭。笔者一个堂弟就是搞养殖的,开始养殖生猪,但碰到***疫情,亏的一塌糊涂;生猪是2019年养的,同时赶上生猪出栏和***疫情,结果屠宰户不敢上门,也不敢售卖猪肉,但生猪每天都要喂养,可想而知,低价贱卖,能卖一头是一头;后来养殖肉鸭,又赶上鸭瘟,不到出栏时间,正常能到6、7斤的肉鸭,被迫在4、5斤大时就卖了,每斤肉鸭少卖将近15-20元,1000多只鸭,一下子少赚2万元。
相同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加上疫情对饲料价格的影响,在农村养鸭,成本越来越高昂,规模养殖的农户承受的压力很大,有些被迫关闭,尤其是那些承包山地、在山地养殖的农民更难熬。
三)[_a***_]流通业也受到影响,不过,影响不大;像普通小商品、大众消费品,还能正常流通。但大宗消费品、礼品类,农化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就没那么乐观,加上家家不来往、户户不出门,走亲访友被控制,所以,农村的流通不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年农村经济状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年农村经济状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3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