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农村经济的特点,西欧农村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欧农村经济的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西欧农村经济的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世纪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中世纪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伴随着思想领悟的开放,人文主义的不断拓展。
比如说农村庄园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农场,出现雇佣机制,而逃亡的农奴,慢慢发展成手工业者,交流密集的路口慢慢发展成集市,后发展为城市,城市是自由的天地,获得城市自治权后,发展更快,而此时资本的分流与汇集,出现了各个阶层的手工业者,富有的则发展为资本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阶级基础。
中世纪西欧经济发展总体上说,是一种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态,也就是分封制下自给自足的贵族庄园制经济,即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可以从以下几点简要说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社会形态的转变: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西欧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标志,至公元11世纪,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上完成。社会自身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奴隶制的解除是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第二,新技术的引进:随着时间的演变,到十三、十四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以及火药传到欧洲后,使得西欧国家在农业、冶金、造船等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这是促进欧洲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三,地理环境的影响:西欧国家独特的地理优势,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诸如中世纪西欧的***邑制度与***教的人道主义***的主张实施有利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综上所述的种种影响因素,其必然结果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达,推动了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的繁荣。
西欧经济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形式可以体现在农业领域,农业耕作技术的改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促进人口的增长,这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有力蝴蝶效应,农业、***矿业、渔业等关乎民生行业的产量提高,又相应促进商业贸易和城市的发展。其城市规模和贸易水平远不能和中国的一些城市相比,但其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显得十分独特。
城堡是西欧庄园经济的产物,城堡的发展,是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兴盛而发展的,城堡的建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风格。罗马式与哥特式,其中罗马式在英国也被称为诺曼风格,两种式样在时间上是先后的关系,都对今后的建筑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书籍:《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西欧中世纪史》
16世纪后西欧经济发展的特点?
16世纪是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种扩展反过来在近代早期的许多其他转变中(社会,政治和文化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衰退或停滞,到1500年,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人口都在增加。的纽带欧洲的商业紧缩,“商业之轮”(用20世纪法国历史学家Fernand Braudel的话)旋转得越来越快。
当时正在进行的重大地理发现正在将欧洲纳入世界经济体系。新商品,其中许多是从最近发现的土地进口的,丰富了物质生活。由于***用了新的组织生产方式,不仅贸易而且商品的生产都增加了。
商人,企业家和银行家积累和操纵资本空前庞大。大多数历史学家将其定位于16世纪,即至少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成熟时期。资本不仅在经济组织中而且在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上,新价值观(其中许多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关)在欧洲传播开来,并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
17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畜牧业比重很高,这不仅是因为当时欧洲有大量连片的森林,可以放养猪等家畜,也因为休耕地为家畜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畜牧业对欧洲农业的发展意义极大,它不仅提供肉奶等食物,牛马等役畜、动物的粪肥都是非常重要的***
11世纪西欧庄园的经营方式和影响?
11世纪西欧庄园的经营方式是农奴制。
农奴制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生产中控制和使用奴役劳动的诸多习惯,法律或者制度的总称,在经济上农奴和其他封建农民一样,是一个独立的小生产者,农奴的特性在于他必须在庄园上耕种领主自营地,受到地租的剥削。
从法律地位上讲,农奴没有婚姻自由,与所在庄园以外的人结婚要交结婚税、没有财产权,死后要纳继承税,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临时向农奴勒索。
西方国家农民和我国农民有何差距?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呈现人多地少的特点。2017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6亩/人,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89亩/人少了1.43亩,可见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让我国粮食供需关系趋于紧张,近年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在下降。
2.农民文化程度
美国农民大部分是从州立农学院毕业的。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的青年农民具有中专水平。德国6.7%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53.2%的农民受过2-3.5年的职业技术培训。日本农民中,大学毕业生占5%,高中毕业生占74.8%,初中毕业生占19.4%。
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0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4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8.1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5.1%,文盲及半文盲占22.25%。
3.住房
中国农民拥有的住房基本是他们自己的宅基地,而且中国农民喜欢串门,邻里之间相隔很近。有的农民家庭甚至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美国农民住在起伏的山丘、山脚下,方圆几十里只有零零散散的几户人家,甚至去邻居家串个门还有提前预约
4.土地
美国农民的土地都归自己所有,他们可以自由买卖土地,还可以拿到银行去贷款。中国农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同时西方国家规模化程度高,市场销售[_a***_]广阔,商品化程度高。
西方的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的工人或者业主,他们利用现代化的科技经营土地,获得丰厚的报酬,生活过得较悠闲自得。我们的农民是最低端的土地耕作者,在有限的土地上,相当一部分还用几千年的传统耕种方式为生计而劳作,生活质量处于底层,尤其是农村人老人更是让人忧虑。土地流转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变得概念了,名存而实亡,是一个尴尬的群体。
西方农民少,都叫农场主,中国农民多,都叫大众农民;西方农民机械化程度高,省力省事,又快又好,中国农民手工耕作多,又累又慢;西方农民养自己,还养别人,而且还赚钱,中国农民只能养自己,够吃够用,这就是差距。
西方国家的土地是私有制,农业从业者是以土地主为核心的,农场主+农机+农技+食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网络…中国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制(没有处制权),不允许买卖土地地(除非国家征用),集体成员即农民平均占有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允许流转(出租土地),农民亨有地租受益权,即使做为所有者的集体组织需要实施规模生产,也必须支付租金给农民,在中国,除了农民和国有农场,其它从事种植业的个人和组织实质上都是佃户,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十分薄弱,国家仍坚持以土地为农民的最终保障,加之对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价及肉价的控制政策,使得三农问题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农民老龄化严重,谁来种地成了问题,一方面又要以土地为农民的保障,还要维持粮价肉价稳定,既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又不能给经营者土地使用权,甚止还要防止经营者因经营不善影响农民收地租,当前,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提法调门又高起了,其实农民就一条原则,谁要地都必须给我地租,否则宁可让地荒着,谁来种地?成了天问,十年之内,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将超过六十五岁!农村劳动力数量几乎是自由落体式的!那时农民又将收谁的地租呢?农业真危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欧农村经济的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欧农村经济的特点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3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