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山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山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0年山西省统计公报?
2020年,山西省经济运行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定增长,转型发展态势强劲,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交出夺取山西“战疫”重大战略成果、实现转型发展入轨并呈现强劲态势和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份优秀答卷”。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51.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68亿元,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第二产业增加值7675.44亿元,增长5.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3.4%;第三产业增加值9029.81亿元,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1.2%。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
山西经济发展的出路?

1、能源***丰富,然而能源产品附加值极低,输出的产品主要是以初级产品为主,***掘业依旧是山西工业的主体。在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这几十年里,山西为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了磨灭的贡献,国家将山西早早建设成了国家级的能源基地,源源不断的将自身的煤炭送到了能源缺乏的地区,极大的促进了能源输入地的发展。然而山西也陷入能源诅咒中来,以能源为核心的工业产业单一,且产业链极短,附加值低。看似山西有几个煤老板,但是山西人并没有真正富起来。
2、煤炭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为地方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当煤炭产业需要资金来进行产业转型时。什么都没剩下。煤炭,作为原来地方上的支柱产业,为地方做了很多贡献,铺桥修路、为学校捐楼等等,早早掏空了煤炭产业的底蕴。缺乏资金,技术,经验。再加上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严格执法,让山西产业升级,和产业盈利都面临困境。
3、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山地地形广布,交通不畅。山西人都知道。山西境内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要经过多少的隧道和桥梁。山西虽然位于我国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但是山西境内多山地地形,因此,基本上我国重要的铁路线都没有从山西经过。比如京九线,京广线等。交通不畅,来往的游客就比较少。服务业、旅游业等面临困境,难以快速发展。
4、山西的地形被山地分割破碎,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低。山西的农作物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山西农大与农科院合并后坐镇太原,怎么会落选双一流?
山西农业大学曾经是1***8年时的全国重点大学,和他一样,现在混入一般院校的还有著名的沈阳农业大学,不过,沈阳农业大学当时是农业部直属,而山西农业大学从来都是山西省属。
山西农业大学立足于山西晋中,扎根于古城太谷,在长期以来服务山西经济特别是山西农业科技取得了累累硕果,比如山西小米这一品牌就是山西农大人,有很多贡献的!农科院,作为山西省最重要的地方科技单位之一,本身和山西农业大学职能有重叠,有接近。为了做到优势互补,为了整合***,节约开销,打造亮点,山西省将两所正厅级单位进行了合并,这个举措得到了全省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一致赞同。
山西农业大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拳头性的学科和人才尚不领先于全国,第二,学校经费比较紧缺,山西省级努力之后,每年给它十个亿上下,虽说不是众农大里最少的,却也是比较少的,第三,合并两单位以后需要一个整合和提升,所以现在理顺尚待完成。
双一流在全中国农业战线也就几所学校,林业类的和农业类的相比更冤枉,而农业类的现在,最强大的是中国农大,西北农林和南京农业。
双一流强调的是世界一流,在学科的考核中是非常严格的,山西农业大学处于全国农业类大学的中游水平,而且并不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也不是山西省全力支持的,现在在山西省明确将太原的三所学校作为双一流后备学校后,山西农业大学的路么走,从南京农大到西北农林,分别引进了两届党委书记,他们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奇招。
面对十四五的到来,山西农业大学迫切需要发动全校师生科研人员,对十四五学校如何发展,如何打造一流争先创优,做出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脚踏实地的去做。
说到底,双一流是对学校学科建设成果的确认,而不是也不应该是带有照顾性质的平均主义的。山西农业大学,有希望向双一流靠近,但是目前确实还远远达不到双一流的要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4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