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农村经济 ,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城镇化与农村经济 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城镇化与农村经济 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城镇化建设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带来了怎样的?
城镇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和自然之间应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城镇化既可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会加重城镇水、电、燃气等***消耗的负担,增加生活垃圾、废气、污水等废弃物的排放。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自然伴随着人口增长。但如果城镇的人口增长过快,一旦其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排泄量超出了城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就会带来城镇环境污染。
2.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物种是大自然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基础,而我国则是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加之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滥砍树木、乱占耕地、随意改造河塘等现象不时发生,破坏了生物的固有栖息地,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进而制约了城镇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土地***短缺。土地***短缺问题,在河北省乃至全国都表现得很突出。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固有产物。在农村城镇化建设初期,许多地方对小城镇的功能、性质和定位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把握还不够准确,只追求面积扩大,盲目向外扩张,有的甚至放弃已经形成的原有集镇,重新征地建设新城镇。这样就使得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降低,造成土地***的浪费,使农村人与地之间的矛盾变得更为突出。
中国在城镇化方面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率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非农区域流动,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加速发展,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入以城镇为主体的社会。短短几十年间,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10.64%提高到2013年的53.73%。
2.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
到2012年底,全国设市城市657个,包括直辖市4个,地级市285个,县级市368个。初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城市各自发挥自身功能与作用,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中小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小城镇连接工农、沟通城乡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3.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一城市发展向城市***展转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空间分布的协调性增强,现已基本形成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城市群。这些城市群的形成,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使城镇化的空间结构与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带正逐步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推进的主体形态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人口的大量流入对城镇化的影响是什么,会出现什么问题?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镇化与农村经济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城镇化与农村经济 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4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