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村经济的改革-有关农村经济的改革政策

本文目录一览:
- 1、建国至今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哪四次重大变化?它们对生产力分别产生了哪...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下,农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3、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 4、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建国至今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哪四次重大变化?它们对生产力分别产生了哪...
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①第一次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第二次:农业合作化。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③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
4、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5、其中,土地改革、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则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下,农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农业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优化***配置和升级农业产业结构。
2、主要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新体制。
3、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统筹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征地制度和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
4、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有的农村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时期下,必须通过体制改革来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5、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2、国有企业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以建设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在城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
3、第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包括推进***职能转变,深化财政税制改革,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力。最后是注重人才引进和培育。
4、年对城市进行改革,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制度共同发展。实行经营责任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桌布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
5、改变农业生产方式,鼓励农民***用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最近几年城市化在农村地区逐渐普遍,很多农村朋友都转移到城市生活和发展,但农民朋友一直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发展的根本,也不会轻易脱离土地。
6、农村的改革主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农业产业化等。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C 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农业改革。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步骤,故选C。
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1***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C。
经历了四个阶段: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来农业的改革。1950年—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1953年—1956年底,我国引导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