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对中国的贡献,农村经济对中国的贡献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经济对中国的贡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农村经济对中国的贡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60、70后农民对中国的建设发展贡献巨大,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人都会变老,但老的时候待遇是不一样,尊严不一样,有的拿着高额的退休金,享受着天伦之乐,有的没有一分钱,能动的时候,不管再老,也得去找事做,问子女要钱,脸红心跳。
年轻的时候的贡献没有人去调查,什么人贡献大,什么人没有贡献,贡献这个词也没有人去定义,贡献与退休金没有任何关系,与年轻的时候做什么工作有关,当农民的,没有退休金,当工人的,两三千退休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的,五六千退休工资,就是这个现状,你觉得公平与不公平,合理与不合理,没有任何的说法,也不会有人出来解释。
以前我们受的教育是,社会分工不同,只要是为党,为人民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农民,工人,干部其实是分工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但社会意义是一样的,没有高贵,低俗之分,我们六十年代的人都是接受这样的教育,到现在老了,才发现都是革命工作,分工不同,老了待遇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巨大。
中国的农民对国家的贡献大吗?这样的问题没人会给出答案,包括我们的专家,学者,他们都在回避,因为他们清楚,他们也了解,他们也不会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他们不是农民,他们老了是待遇最高的那部分人。
有人说农民年轻的时候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这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现在拿退休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很多也是没有缴纳的,他们说是国家帮他们缴纳的,可能也是。
农民很苦,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做农民,他们喜欢到城里打工,读书的都喜欢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于是现在的农村很难见到几个年轻人,他们从父辈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因此他们想改变现状,至少想改变自己的出路,因为他们发现,都是老人,城里的老人太幸福,农村的老人太悲催。
说60、70后农民对我国建设发展贡献巨大,这个毫不夸张,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新中国成立后,可以说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那个时候没有工业,国计民生基本上靠农业。当时为了发展工业,国家***取了工农业“剪刀差”的政策,即农业产品低价卖给国家,而工业产品则高价卖给农民。就是以这种差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国家从农业筹集了8000亿元的巨资,用于发展工业。据权威人士计算,当时的8000亿,相当于今天的200万亿之多。
以“上海”牌手表为例,1***0、80年代,售价120元,而农民生产的粮食,才一毛钱左右一斤。也就是说,要5亩小麦(当时的粮食产量只有200多斤)才能换来一块手表。
50、60、70后的农民,不仅给国家交了几十年(从建国以后到2005年)的公粮和农业税,而且无偿为国家修路筑坝,开渠整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载入史册,是任何有良心的人都承认的。
可是到了今天,国家富裕了,有些人却开始对农民的贡献质疑了,这是多么令人寒心啊!农民通过正当方法,表达一下合理的诉求,提出应该增加一点养老金,这个过分了吗?可是却总有那么一些人出来反对,污蔑农民是“农闹”,想“吃白食”,真的令人很愤慨。
好在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农民,不仅投入大量财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还把农业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发展目标文件中又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会***取有力措施,以工补农,回报农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经济对中国的贡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经济对中国的贡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