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农村经济现状***,70年代农村经济现状***讲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70年代农村经济现状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70年代农村经济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产队时期,农村真实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上世纪60--70年代农村走集体化道路时,分配原则实行百分七十的基本口粮制度,百分三十的工分粮。每天挣10分工分,只有3两粮,小孩和不能劳动的老人都有7两基本口粮保证他们的生活。壮劳动力三分工分粮,加上七两基本口粮。
实话实说,生产队时期,农民的劳动是被动的,由生产队长统一管理,敲钟***,到地里先抽地头烟,然后开始劳动,干到地头等齐了,接着干,大约一个多小时歇头盼大概15分钟,劳动时大家有说有笑,也都卖力,当时没有化肥,有机肥也不多,有时挖池塘的河泥做底肥,在没有水浇地的地方,由于天干,小麦稀疏,长的30-40公分高,亩产30-50斤,真是可怜,到1***8年,包产到户,粮食大丰收,农民的粮食仓里开始有了粮食,此后粮票悄悄的退出了市场,城里职工压力也小了。举个例子,1***6年,我有3个小孩,怕粮食不够吃,曾托南方的同学帮助买粮票,到1***8年,粮票没有了,慢慢城市供应的粮本也不要了,这些,也没有人通知,也没有下文件,觉得好笑。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我1968年插队。
到农村没多久就发现见不到大树,那时看***,说到农村,村头总有一棵大树,大柳树大槐树等等。
后来发现河东的隔壁大队有两棵大银杏树,队里老农告诉我,50年代初拆庙后,有两人意外去世,以至于58年砍树时大家不敢去砍原来在庙里的这两棵大树,所以就留了下来。
树砍光了,公社又不供应木材,农民要盖房子就难了。而且,不光没有木材,其他建筑材料如砖瓦、石灰、玻璃都是难事,至于水泥,更是想也别想,队里的打谷场都是泥地。有一年,生产队里实在是想铺一块水泥场晒粮,结果只批了一包水泥!
生产队时,我当过二十年农民。那时的农民,早上有早班,早饭后出工是正班。农忙时中午会加午班,下午出工是正班。晚上天黑了收工(下班),农忙时还会加夜班。所有正班加班,全凭工分计。一年下来,一个强劳动力有二十元左右的收入。劳动力少,老小多的家庭,基本上是超支户(出力比收入少)。无论劳力强弱,收入多少,基本上是出啥吃啥,且必须节约,否则接不上下季。由于彼此彼此,大家无忌妒,无抱怨,反而笑声朗朗,其乐无穷。
生产队时期,我念小学呢!从我记事起,到包产到户,十几年来,我家只有两年从生产队开过资,其它年份都是欠资户。
那时候,除了冬季生产队没有小孩能干的活,其它三个季度,无论星期天,还是下午放学后,都去生产队参加劳动,为的是能挣工分。小学生一天给六分,下午放学上生产队干活给一分或一分五,早上往山上挑几趟粪,才给一个工分,男劳力给三分,女劳力二分。那时候,一个工分几分钱,还都乐此不疲的去参加。一年下来能挣一百多个工分,小伙伴们都比赛谁挣的工分多。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年生产队拉三角债,我家欠资很多,屯子里几家亲戚帮忙顶债。第二年春天,为了还债,把我曾放了三年的母猪卖了,为这,从不爱掉眼泪的我,哭了好几天,都过去四十多了了,有时梦里还能梦见母猪的样子。
小时候,盼年节,盼家里来客人,为有一口好吃的,大人们怕年节,怕家里来客人,因为没有好东西给孩子吃,更没有好吃的招待客人。
自从包产到户之后,农村的生活才渐渐该善,真的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党的富民政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70年代农村经济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70年代农村经济现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1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