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劳动仲裁,农村经济劳动仲裁流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经济劳动仲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农村经济劳动仲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劳动仲裁经济赔偿的标准及计算方式是什么?社保不属于劳动仲裁范围,怎么解决?
劳动仲裁,赔偿和补偿不是同一概念,经济赔偿进是企业违法辞职(比如孕妇、哺乳期辞职),经济补偿金是劳动者无过失企业依法辞职,或者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主动辞职。经具体可以看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社保本身劳动仲裁和***都没有管辖权,是劳动监察大队和征缴机构[具体是社保局(养老、工伤保险)医保局(医保、生育保险)劳动就业局(失业保险)税务局(2019年后五险由税务局征收,还在过渡中)]。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私信
很多人可能对于劳动法中的经济补偿和赔偿搞不清楚,并不明白他们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实际上,经济补偿和赔偿金是两码事。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有相关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主要包括,符合情形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无过失性辞退、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终止等多种情形。
如果符合相关条件,用人单位则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如果不符合相关条件,用人单位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仲裁主要是双方就有关情况产生争议时,才进行仲裁介入。如果双方没有争议,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就可以进行处理,责令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中的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我们也应当搞清楚概念,应当按照1990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来统计。工资总额首先应当是没有扣除社保、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应发工资,而且还包含了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如果职工有每月的工资条就好说了,如果没有工资条,双方可能就工资总额会产生争议。
另外,大家需要明确的,经济补偿金标准的计算时间可以累计叠加计算。最高人民***《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五条规定,劳动者仍在原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工作,劳动合同主体由原用人单位变更为新用人单位属于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安排到新单位工作。这种情况,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时,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应当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的。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向单位主张补偿有两种形式: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和违法解除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和计算方式:
- 经济补偿金=员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员工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
- 工作年限计算方式: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按照1年算;不满半年按照0.5年计算,支付0.5个月工资。例:员工3年7个月,工作年限等于4;工作3年3个月,工作年限等于3.5。
- 平均工资计算方式: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应发工资相加再除以12,应发工资包括加班费、奖金、提成等。
计算经济补偿金的两种特殊情况:
- 如果员工前12个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经济补偿金就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例:员工工作年限为4年,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2000,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2500/月,经济补偿金=4×2500
- 如果员工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超过当地社平工资的3倍,经济补偿金就按照当地社平3倍计算,且最高补偿12个月。例:员工工作年限为15年,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40000,当地社平工资3倍为30000/月,经济补偿金=12×30000。
违法解除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单位存在未缴社保或未足额缴纳社保的情况,不归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者可以到当地社保稽核部门进行投诉补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经济劳动仲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经济劳动仲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x565.com/post/32405.html